- 专访翔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炳煌
- 2025/09/24 09:50 | 来源:千强乡镇网 | 阅读:7次
“红绿融合”擘画共富新图景
——专访翔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炳煌
当夜幕降临,南安市翔云镇大岭公路的盏盏路灯次第点亮,暖黄的光带沿山势蜿蜒,不仅照亮了山区群众的归家路,更勾勒出镇域发展的活力轮廓;每逢周末,云顶山巅的“云海风车”下人头攒动,游客举着相机定格“最美日出日落”;海峡华庭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塔吊林立,作为翔云镇首宗商品房开发项目及市级重点工程,这片加速建设的品质新居,正与亮灯的山路、热闹的景区一道,成为“云端小镇”蝶变升级的鲜活见证。
“乡村要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引领,才能把方向定准、路径谋实。”谈及翔云镇发展蓝图,翔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炳煌表示,“十四五”以来,翔云镇始终围绕“红色活力老区、生态康养圣地、特色农旅小镇”三大核心定位推进建设。为了让规划更具科学性,镇里专门委托清华海峡研究院编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最终敲定“一心两带三区”镇域总体空间布局,并同步策划生成3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预计达1.66亿元。项目按近、中、远期分步推进,涵盖农业产业、城镇更新、文旅发展等领域。
“交通是制约山区发展的‘老大难’,更是翔云镇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我们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同步发力,逐个打通交通堵点。”谈及镇域交通建设的蝶变,王炳煌列出了一组实打实的“成绩单”:东面的大岭公路完成改造提升并实施亮化,夜间通行更安全;西面通过对接安溪龙门相关道路,20分钟就能直达高速口,外联效率大幅提升;南面依托云顶山抽蓄水库建设契机,配套完善通往厦门同安的交通路网;北面重点推进黄田村至安溪县城的连通,还完成了黄田危桥改造,彻底解决了群众“过桥难”问题。
交通动脉的畅通,串联起了民生与发展的“毛细血管”。王炳煌介绍,随着交通网络升级,沙溪二级水电站提级改造、椒岭与云山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翔云河道水利设施水毁修复等一批民生项目相继落地,四房至后山道路拓宽工程也在有序推进。“我们不仅修通道路,更以交通为纽带,打造了‘观光+休闲+采摘+户外’一体化旅游路线,将实现‘镇区1小时交通圈’。”
如何依托“外联内通”的格局,做好农文旅文章?“翔云有山有水有红色故事,只有‘串珠成链’,才能让生态优势、红色资源变成发展优势。”王炳煌介绍,翔云镇立足“特色农旅、绿色生态、红色文化”定位,推出高山风电、千亩果林、龙腾峡漂流、星空露营及红色观光5个主题旅游带,云顶“云海风车”“最美日出日落”、省级星空露营基地火爆出圈,首届云端越野赛、“村跑”等赛事更是让“生态运动+露营”火了起来;在红色文旅上,翔云镇坚守南安“井冈山”精神标志,依托中央红军村、革命老区基点村、红色遗址等,串联起初心路、彭德清将军旧居、福庭暴动胜利纪念园、头梅三落古大厝,开辟红色研学路线,举办椒岭茶旅文化季暨首届茶王争霸赛,“红色教育+茶旅研学”氛围渐浓……翔云镇从“养在深闺”到“出圈吸睛”,节假日旅游经济持续火热,成为南安、同安和安溪交界处备受欢迎的山水度假旅游目的地之一。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有获得感和幸福感。”采访中,王炳煌多次强调“民生优先”理念。针对老年群体,翔云镇以“银龄共庆”长者集体生日活动为抓手,累计为2000余人次老人送上生日关怀;发动“银发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至今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起,实现“养老”与“治村”双向赋能。在医疗服务上,翔云镇重点升级镇卫生院硬件设施,引进CT、胃肠镜、肺功能检查仪等专业设备,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进行大检查;同时,在沙溪村设立卫生健康服务站,通过“移动诊室”上门、“专家团队义诊”等方式,把免费健康检查送到村民家门口,彻底打通了山区卫生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展望未来,王炳煌表示,翔云镇将继续聚焦“五大共富”场景,主动融入南安城市更新大格局,以更系统的举措激活乡村动能,奋力打造“红绿融合”生态小镇,让“云端小镇、福地翔云”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来源: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