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央地合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2025/08/06 09:07 | 来源:千强乡镇网 | 阅读:6次
-
钊阳 丁晓钦
●“五统一、一开放”需要中央政府制定法律法规为市场基础制度和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和监管执法设立统一标准,加强统一的要素市场和内外贸一体化体系建设,而地方政府要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加强央地协同,形成推进合力
●完善地方政府评价考核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引导地方政府竞争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更多关注营商环境改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减少因地方政府“内卷式”竞争推动的企业“内卷式”竞争
202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强调要聚焦重点难点,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合力。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核心目标是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充分涌流,要统筹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打破阻碍统一大市场的堵点卡点,构建有利于统一大市场的体制机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核心在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以“有为政府”推动“有效市场”发展,将全国统一大市场向纵深推进。
全面理顺新时代“央地关系”
在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定位有所差别,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中央政府需要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确立总基调,制定总体政策方略,地方政府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结合地方具体实际将相关政策方针落到实处,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利于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做法,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供中央推广。“五统一、一开放”需要中央政府制定法律法规为市场基础制度和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和监管执法设立统一标准,加强统一的要素市场和内外贸一体化体系建设,而地方政府要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加强央地协同,形成推进合力。
此前,我国已于2022年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并于2025年年初公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而这次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再次对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出部署,需要地方政府进一步聚焦重点问题加以落实。中央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约束和引导,防止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严重偏离中央目标的现象发生。近来,由于地方政府财政问题,导致部分地方政府采用“远洋捕捞”和趋利性执法等不当行为,破坏了统一市场监管执法这一目标,国务院陆续出台文件严格规范地方政府行政执法,及时遏制了这类现象。
要全面理顺新时代“央地关系”。一是理顺央地之间的财权事权关系,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提高地方政府财权同事权相匹配程度,降低由制度性因素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动机。二是完善地方政府评价考核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引导地方政府竞争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更多关注营商环境改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减少因地方政府“内卷式”竞争推动的企业“内卷式”竞争,从而导致落后产能无法得到退出,市场机制无法发挥作用的消极结果。三是推动地方政府之间深化合作,地方政府之间要在基础设施联通、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加强协同,深化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坚决扭转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有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要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入一线了解企业诉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同时注意不能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持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行政管理模式,推进便捷、高效、智能的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推动政务服务由人力服务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近年来,我国在“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下,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
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公正执法,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主体之间公平竞争,同时也要严格规范政府行为,防止行政权力滥用。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以法治守护市场公平,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既要反对经营主体运用自身市场力量排除、限制竞争的经济性垄断,也要反对地方保护主义等行政性垄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强化公正文明执法;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根据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布的《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4)》,2024年,各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但仍需着力将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着力规范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监管执法等方面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
积极推动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深度融合。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用法治方式为行政权力的运行设定边界,健全政务服务监管和评价制度;根据实践经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政府要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制度安排。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财税体制安排要有利于减少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涉及的地域范围更广,行业领域更多,交易活动更复杂,要增强统计核算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的适应性。二是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得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自由流动,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三是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政策协调机制,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政策合力。四是加强市场治理,引导市场竞争,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培育完善内需体系。内需是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基础,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能够为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纵深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则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深化分工和合作,促进交易和竞争,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规模。要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一是健全投融资体制机制,优化投资结构。二是完善消费支持政策,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三是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四是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商品和服务质量。五是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发挥“链主”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带动作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加强高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联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为市场配置资源提供“软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则能够为市场配置资源提供“硬支撑”。一方面要加大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积极推动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通边界地带基础设施,连通好“断头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联通,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打下坚实的硬件设施基础。
(作者分别系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