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江东生态休闲岛” 打造城市周末公园——专访潮安区江东镇党委书记谢振权
- 2025/04/24 09:18 | 来源:千强乡镇网 | 阅读:31次
潮安区江东镇四面环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地理优势。去年以来,江东镇抢抓典型镇培育创建契机,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近日,江东镇党委书记谢振权在接受潮州日报社首席记者杨燕芳专访时表示,江东镇将切实把市委的关心关怀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镇定位,着力构建“一核一环一轴三区”总体空间布局,强化城镇核心带动,促进城乡融合,构建“江东生态休闲岛”,打造城市周末公园,为潮州力争率先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贡献力量。
紧扣“江上绿洲”定位
着力提升休闲服务四要素
杨燕芳:江东镇素有“江上绿洲”的美称。市委常委会要求江东要围绕这一定位,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蹚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打造城市周末公园。江东镇将如何抓好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果?
谢振权: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江东工作,充分体现了市委对江东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江东镇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部署,立足鲜美物产、生态优势、人文历史、红色革命四大核心资源,紧扣“江上绿洲”定位,着力提升休闲服务四要素,打造城市周末公园。
一是提升“住”的舒适感。发展城市精品酒店,引导樟厝洲村、下湖村、井美村等具有自然资源禀赋的乡村开发特色民宿,支持上水头村、亭头村等具有交通要道优势的乡村开发乡村精品酒店,同时,对标省市民宿标准提高镇区现有旅馆接待能力,全面提升江东住宿品质。
二是提升“食”的品质感。加强餐饮市场主体培育,借鉴潮州菜制作技艺,以竹笋、江鲜、蔬菜等特色菜拉动餐饮市场热度,打响“绿色清香,食在江东”美食品牌。谋划樟厝洲村竹笋美食街,抓紧抓实江东菜脯等区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打造江东美食新地标、新名片。
三是提升“购”的丰富感。聚焦府前路、中横路等重点路段,打造文化商业休闲街,培育高品质的休闲娱乐购物综合空间。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引导地摊、集市等业态发展,提升江东生活烟火气。谋划江东农批中心,打造蔬菜输出基地,让江东蔬菜走出江东。
四是提升“游”的体验感。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新业态,高质量推动江东黄金环线建设,以“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为主题,谋划乡村风景道、主题公园、滨水美食等业态,提升市民游客生态休闲体验。
长吹人居环境整治“集结号”
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圩镇
杨燕芳:要想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是基础。江东镇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思路举措?
谢振权:去年以来,我镇以提升人居环境为重点,坚持以拆开路,扎实推进“三个三”攻坚行动,整治乱搭乱建、危旧老厝超4万平方米,清运垃圾杂物超万吨,清理沟渠河道超10公里,整治“三线”60多公里,2024年江东镇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乡镇,樟厝洲村成功入选2023年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单。我镇将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抓长效,长吹人居环境整治“集结号”,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圩镇。
一是坚持拆建并举为“主线”。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按照“抓点、连线、促面”的思路,纵深推进“三个三”攻坚行动,统筹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房屋风貌提升、绿美干道提升等工作,同步推进“三线”整治清存量、遏增量。巩固提升佘厝洲村、樟厝洲村省典型村建设成效,加快推进第三批省典型村选树培育,示范全镇各村推进农房风貌管控、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
二是坚持圩镇建设为“主导”。加快推动美丽圩镇“七个一”向“七个N”拓展延伸,接续推进江东大桥入口形象提升和江东纪念馆改造项目,不断提升美丽圩镇建设水平。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完善江东镇初级中学扩建、文体综合广场、生活垃圾收运站、公共停车场等一批民生项目工程,增强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
三是坚持植绿护绿为“亮点”。聚力绿美生态提升,加快江东镇绿美示范片规划设计,促进“增绿添彩”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相衔接,推动人居环境以绿为底、向美而行。强化日常维护,将绿化养护融入基层综合治理体系,构建专账、专员、专护的常态化管护机制,确保绿化品质的优质性与可持续性。
扛起农业大镇担当
擦亮江东蔬菜金字招牌
杨燕芳:江东镇土壤肥沃,水质洁净,是粤东主要蔬菜基地,接下来将如何发挥这一独特优势,打造蔬菜产业专业强镇?
谢振权:江东镇素有“江上绿洲”“鱼米之乡”之美称,江东竹笋、萝卜、白茄等特色蔬菜质量上等,远近闻名,现已完成区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进溪东合作社、旺农种子有限公司、联科农合作社、江东绿洲农庄蔬菜基地等20家农业经营主体,成立农业发展促进会;大力发展亭头白茄、井美蔬菜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农业年产值约2.6亿元。
接下来,我们将切实扛起农业大镇担当,不断推动产业提档、品质提级,不断擦亮江东蔬菜金字招牌。
一是打造鲜美品牌。依托农业发展促进会,打造“鲜美江东”区域品牌,完善农特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周期质量安全管理,培育芥蓝、竹笋、菜脯、白茄等一大批江东特色地理标志产品,不断打响江东蔬菜高品质、无公害的知名度。
二是延伸产业链条。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积极引入龙头企业,培育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推动蔬菜产业规范化建设。谋划预制菜技术研发平台,提高笋干、酸笋、菜脯等生产技术,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发展智慧农业。强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将先进技术、现代装备、管理理念等引入农业,推广无人机播种施肥、机械化收割、高科技温室大棚等科技化种植手段,助力农民丰产丰收。
四是构建营销矩阵。深化与盒马鲜生等国内知名平台的合作对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销定产,确保农产品销路畅通。持续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保证新鲜品质直抵消费者餐桌。加速搭建农产品电商直播平台,推动线下批发向多元化、全渠道等方面拓展,将江东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五是强化要素保障。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农用地集中连片整治、土地流转等方式破解耕地碎片化问题,为打造蔬菜产业专业强镇提供土地空间支撑。加快垦造水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推动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深化产学研合作,精心培育适应“农业+”新业态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做好“三农”工作夯实人才基础。
走好走实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变“流量”为“留量”
杨燕芳:除了拥有蔬菜特色产业,江东镇绿色生态资源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突出,将如何抢抓“百千万工程”实施机遇,走好走实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谢振权:江东镇拥有溪东合作社、“江上竹洲”竹笋文化园、“革命一老家”、洪灵菲旧居等特色景点,笋季还举办“竹笋文化节”等活动,农文旅资源丰富。我镇将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抓住龙湖古寨片区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的机遇,积极融入“人文潮安”乡村振兴示范带,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江东路径。
我们将强化运营思维,充分发挥下湖村溪东合作社等示范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特色餐饮、民宿露营等新业态,培育生态游、乡村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推进乡村农旅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三元塔修缮工程,推动三元塔、沿江村落、红棉公园等串珠成链,打造“一塔一山一渡口”的急水风景区,构建“以塔为核、绿色环岛”旅游新格局。深挖仙洲村黄氏宗祠、佘厝洲村“革命一老家”等红色革命遗址内涵,结合红砂村洪灵菲旧居展览馆,将文化资源串点成线,打造红色文化之旅。紧抓城郊地理区位、古城流量端口两大优势,完善旅游配套,提升吃、行、游、购、娱、住等要素品质,变“流量”为“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