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池州:“双抓”激活乡镇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2024/03/11 19:37 | 来源:千强乡镇网 | 阅读:1688次
评价一个乡镇的发展成效,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指标是绕不过去的弯,这些“硬杠杠”,也是池州市大抓基层重抓基础(以下简称“双抓”)推动乡镇高质量发展的“指示灯”。去年初,池州市充分考虑各乡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50个乡镇分为11个工业重点乡镇、39个农旅类乡镇,分类施策,围绕关键指标,分赛道建立调度体系,每季度对乡镇赋分,召开调度会,通报乡镇综合及单项排名,点评反馈存在问题,激活乡镇工作动能。
日前,池州市2023年度推动乡镇高质量发展的情况通报再度印证:在“双抓”工作机制的牵引下,市直部门和县(区)同向发力,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各乡镇自觉拉高标杆,立足全市发展大局去抓工作,奋勇争先,共同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振兴曲”。
从产业发展看——
动能更足了
作为工业重点乡镇的贵池区牛头山镇,在2023年的“赛马”中,跑在了池州市工业重点乡镇赛道的首位。
乡村产业是服务产业强市的重要板块。“双抓”体系的百分制中,三分之一的分值是产业发展,有效引导乡镇把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放在产业振兴上,把发展的“蛋糕”做大、结构做优、动能做强。“我们紧紧扭住润能光伏、废矿资源综合利用改造等16个项目,一刻不停抓服务、赶进度,实现项目投资量大幅上涨。”牛头山镇党委书记林志说。去年该镇已成功推进3个省外亿元项目签约落地,规上工业总产值326.07亿元,增长了38.1%。
去年在全市农旅类乡镇赛道领跑的贵池区梅街镇,当年实现了总投资20亿元的安徽金碧田生态旅游基地项目顺利开工,源溪漫乡度假民宿集群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将为本地的乡村旅游锦上添花。
放眼池州市,各乡镇在“双抓”机制的牵引下,纷纷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抓发展、谋项目。50个乡镇去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7亿元、同比增长26.8%,新引进文旅项目131个、同比增长23.6%,新增长三角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4家,4个乡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名单。这些亮眼的成绩,凸显出热土池州的发展动能更足了。
牛头山镇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基地
从乡村建设看——
宜居宜业水平更高
去年,东至县香隅镇在和美乡村建设方面位列前三。近日,走进香隅镇漕东村,一处处看得见的变化、一个个实打实的举措、一项项心贴心的服务,正不断浸润着民心,提升着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为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漕东村统筹考虑村庄原有风貌、基础设施等,坚持将和美乡村建设规划与村庄整体发展相结合,始终把“产业兴旺”作为突破口,坚持农旅融合,全村流转土地1500亩,打造就业创业示范园,发展莲子、白茶等特色农产品及深加工项目,与共建企业成立村企劳务公司、电商公司等,形成了劳务、直播、农产品生产等多元增长模式。2023年,累计带动村民就业200余人,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70万元,同比增长104%。
近年来,通过“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落地实施,池州市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呈现高潮迭起的景象。去年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覆盖率达到80%,启动建设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13个,培育“池州名村”10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居全省第1位。
漕东村就业创业示范园莲子种植基地
从基层治理看——
底盘托得更稳
大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强化部门联动、网格治理,抓实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定期梳理、持续化解……东至县张溪镇、泥溪镇,石台县大演乡基层治理打出了“组合拳”,通过“党员邻长制”“板凳会”“网格+调解”等方式不断增进与群众的联系,积极将初信初访化解在一线。青阳县新河镇、木镇镇充分发挥群众自治、共治作用,善于借助志愿之力,通过宣传动员群众等形式,发挥群众志愿者、社工志愿者的自主力量和专业力量,在村(居)规劝不文明行为、倡树文明新风尚,提供可及可感的服务,有效激活了治理资源,增强了治理效能。
乡镇是全市工作的底盘,池州市各乡镇聚焦社区治理、民生保障、安全稳定探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的有效途径,通过抓乡促村,夯实基层基础,底盘托得更稳了,受益的是人民群众。大家暖心事多了,烦心事少了,去年池州市初次信访一次性化解率达到了98.2%。(石泽丰 袁丰盛)
来源:新华网安徽